环保工程师论坛 智能环保云 个人中心 客户服务 网站地图
在线客服电话 189-8171-6819
在线客服QQ 2159118287
首页 > 资料库 > 其他
资料库
document

环保工作者应知应会知识

发布时间:2016-07-28 来源:本站 浏览次数:0

在线预览



下载文件(点击下面文件即可下载)

环保工作者应知应会知识

1、究竟什么是二恶英?二恶英是如何产生的?

二恶英实际上是一个简称,它指的并不是一种单一物质,而是结构和性质都很相似的包含众多同类物或异构体的两大类有机化合物,全称分别叫多氯二苯并--二恶英(简称PCDDs)和多氯二苯并呋喃(简称PCDFs),我国的环境标准中把它们统称为二恶英类。

多氯二苯并--二恶英(PCDDs)由2个氧原子联结2个被氯原子取代的苯环;为多氯二苯并呋喃(PCDFs)由1个氧原子联结2个被氯原子取代的苯环。每个苯环上都可以取代1~4个氯原子,从而形成众多的异构体,其中PCDDs75种异构体,PCDFs135种异构体。所以,二恶英包括210种化合物,这类物质非常稳定,熔点较高,极难溶于水,可以溶于大部分有机溶剂,是无色无味的脂溶性物质,所以非常容易在生物体内积累。自然界的微生物和水解作用对二恶英的分子结构影响较小,因此,环境中的二恶英很难自然降解消除。

2、二恶英对人类健康所产生的严重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二恶英的最大危害是具有不可逆的“三致”毒性,即致畸、致癌、致突变。可能引起发育初期胎儿的死亡、器官结构的破坏以及对器官的永久性伤害,或发育迟缓、生殖缺陷;它可以通过干扰生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激素分泌,造成男性的精子数减少、精子质量下降、睾丸发育中断、永久性性功能障碍、性别的自我认知障碍等;造成女性子宫癌变畸形、乳腺癌等;还可能造成儿童的免疫能力、智力和运动能力的永久性障碍,比如多动症、痴呆、免疫功能低下等。根据病例报告和动物实验的最新报告结果,一生持续摄入1pg/kg bw(每公斤体重10-12)的2,3,7,8-TCDD,其致癌概率可达1/1000~1/100

二恶英类物质是目前已经认识的环境荷尔蒙中毒性最大的一种。环境荷尔蒙是指那些干扰人体正常激素功能的外因性化学物质,具有与内分泌激素类似的结构,能引起生物内分泌紊乱,又称环境激素或内分泌干扰物质。环境激素通过环境介质和食物链进入人体或野生动物体内,干扰其内分泌系统和生殖功能系统,影响后代的生存和繁衍。

二恶英又是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在环境中持久存在并不断富集。一旦摄入生物体就很难分解或排出,会随食物链不断传递和积累放大。人类处于食物链的顶端,是此类污染的最后集结地。

二恶英对人的影响可谓“一棰定音”。一般的污染物质要达到一定的剂量才会产生明显的有害作用(即作用阈值),而至今还没有研究出二恶英的作用阈值,只要“超微量”的剂量,就可能产生危害,对于婴幼儿的损害更明显和无可挽回。

二恶英危害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长期性和隐匿性,在表现出明显的症状之前有一个漫长的潜伏过程,它影响的可能是人类的子孙后代。因此,有科学家甚至担心,人类的进化是否将会被这类物质终止。

3、当前,我国二恶英污染的现状

我国虽然缺乏有说服力的二恶英污染数据,但是根据国外的经验和有限的数据来看,我国在人体血液、母乳和湖泊底泥中都检出了二恶英,尽管其浓度水平较低,但也说明了二恶英在我国环境中的存在。含氯农药、木材防腐剂和除草剂等的生产,特别是我国曾用作对付血吸虫病的灭钉螺药物(五氯酚钠)的生产都会有二恶英副产品生成,它们的生产和使用会使二恶英在不知不觉之中进入环境。五氯酚钠作为首选的灭钉螺化学药物在我国使用了几十年,每年的喷洒量约为6000吨,这必然造成二恶英在喷洒区的沉积。因此,我国具有二恶英污染的潜在可能性。另外,在我国199814日颁布的《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列出的47类危险废物中,至少有13类与二恶英直接有关或者在处理过程中可能产生二恶英。例如H04农药废物、H05木材防腐剂废物、HW10含多氯联苯废物、HW18焚烧处理残渣、HW43含多氯苯并呋喃类废物和HW44含多氯苯并二恶英废物等。所以,未来几年甚至十几年内,开展二恶英污染调查和控制研究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从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对空气中二恶英来源进行的调查结果来看,焚烧设施的二恶英排放量占有较大比重。近年来我国固体废物和医疗废物的产生量和处理量都在不断增加。各地纷纷建立或筹建集中焚烧设施。2001年国家环保总局组织开展了全国47个重点城市的生活垃圾处理处置设施污染物排放状况的抽样调查,接受调查的329个垃圾处理设施处理规模为179348/日,大约占全国1.18亿吨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的55%,仅有3.3%的垃圾在20座焚烧炉中得到焚烧处理。所抽取的垃圾焚烧厂烟气二恶英超标率为57.1%,有的落后垃圾焚烧设施二恶英超标99倍以上。超标的垃圾焚烧炉大都为炉型比较落后的小型焚烧炉。但是考虑到我国的垃圾焚烧率非常低,所以由于垃圾焚烧造成的二恶英污染总量在现阶段不是很严重。根据我们掌握的数据估算,我国因垃圾焚烧而排入空气的二恶英类约为72g TEQ/a,远远低于美日kg级的排放水平。当然,垃圾焚烧处理在我国方兴未艾,发展势头迅猛,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将可能带来的二次污染控制在克接受的水平。

4、我国目前在对二恶英污染的检测及防治研究方面的发展水平?与国外的差距?

我国对二恶英的监测研究起步较晚。1996年中科院武汉水生所建立起我国第一个水生生物二恶英类物质检测与研究实验室。近年来,中国科学院、疾病与控制、商检等系统开始筹建二恶英分析实验室,进行一些科研项目或从事商检、疾控等领域的工作,但对工业企业污染源的监督性监测以及环境中二恶英类的调查研究开展较少。国家环保总局于1999年颁布了《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和《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规定了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焚烧的二恶英排放限值,迈出了控制二恶英污染法制化的第一步。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随之建立了配套实验室,开展焚烧设施的二恶英监测与研究,取得了大批基础数据和研究成果。目前,国家环保总局正在该实验室的基础上升级改造,建成国家环保总局二恶英实验室,并拟在全国建立7个环境二恶英监测中心。

总体来说,我国二恶英监测能力与国外差距很大,还没有对二恶英的排放源和污染状况进行系统的调查和评价。对其它来源的二恶英污染情况还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例如,中国是氯碱生产大国,在全世界500家氯碱企业中,中国就有近300家,1998年烧碱生产年产量是居世界第二位,氯碱生产的废渣可能是我国二恶英的主要来源之一。还有染料化工、有机氯化工、纸浆漂白等行业,都是潜在的二恶英排放源。

5、什么是沙尘暴

 沙尘暴是一种灾害性的天气现象,是荒漠化的后果,是人类不适当活动对自然现象干扰的结果,也是影响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沙尘暴天气不仅给工农业生产、航空 、运输、公路交通和人民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也影响首都北京的形象。

6、绿色管理

绿色管理是把环保的观念融于经营管理之中。原料和生产工艺过程的选择都要符合环境标准,废物的回收利用也是其追求的目标。富士公司废旧胶片的循环利用率已达100%;东芝、尼桑、日本电力公司则共同出资2500万美元建立环境基金。绿色管理的推行,在增加了企业的必要环保投入同时,也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贸易效益。

7、绿色贸易

随着环保意识日益深入人心,生活质量的提高,绿色消费蔚然兴起。据调查,目前绿色消费总量已达2500亿美元,未来10年,国际绿色贸易将以12-15%的速度增长。47%的欧洲人更喜欢购买绿色食品,其中67%的荷兰人,80%的德国人在购买时考虑环保因素。正因为如此,企业的竞争不仅是产品的性能,服务品质,促销手段方面的竞争,也是环境保护的竞争。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应用环境标准阻止“超标”产品进入本国市场。环境标准已成为“绿色贸易壁垒”。

8、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与一些天然食品,保健食品不同,是以环保、安全、营养为首要概念首先,产品或产品的原料产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的生态环境标准;二是农作物种植,畜禽饲养,水产养殖及食品加工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的生产操作规程;三是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质量和卫生标准。

1989年农业部农垦司提出的“无公害食品”开始,我国的绿色食品管理和开发生产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全国30多个省(市,区)成立了绿色食品办公室,建立了9个食品和环境监测机构,初步形成了全国性的食品管理和监测网。迄今为止,全国已有450家企业开发了820多种绿色食品标致产品。

9、什么是环境承载力? 

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支持力量究竟有没有极限呢?这就是所谓"环境承载力"问题。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地球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它的资源是有限的,显然,它的承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人类的活动必须保持在地球承载力的极限之

10、什么是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的定义是:将综合性预防的战略持续地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提高效率和降低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对于生产过程来说,清洁生产指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淘汰有害原材料,减少污染物和废物的排放及它们的有害性。对于产品来说,清洁生产指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包括从原材料的开采到寿命终结的处置)对环境的有害影响。对服务来说,清洁生产指将预防性环境战略结合到服务的设计和提供活动中。

11、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持续"一词(sustain)来自于拉丁语sustenere,意思是"维持下去""保持继续提高"。针对资源与环境,则应理解为保持或延长资源的生产使用性和资源基础的完整性,意味着使自然资源能够永远为人类所利用,不至于因其耗竭而影响后代人的生产与生活。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一个涉及经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一济、社会、文化、技术及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可持续发展是以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二是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三是以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目标。只要社会在每一个时间段内都能保持资源、经济、社会同环境的协调,那么,这个社会的发展就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目前国内外不同机构和专家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有多种表述,但这些定义的大体方向是一致的。一个较普遍的定义可以表述为:"在连续的基础上保持或提高生活质量";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WCED)于1987年发表的《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对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世界自然保护同盟、联合国环境署和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1991年共同发表的《保护地球??可持续生存战略》一书中提出的定义是?"在生存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的情况下,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的《里约宣言》中对可持续发展进一步阐述为:"人类应享有与自然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成果的生活权利,并公平地满足今后世代在发展和环境方面的需要,求取发展的权利必须实现";我国的几位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专家认为,可持续发展一词比较完整的定义是:"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力的、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群需求又不损害别的地区或别的国家的人群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综上所述,可持续发展是一种从环境和自然资源角度提出的关于人类长期发展的战略和模式,它不是一般意义上所指的一个发展进程要在时间上连续运行、不被中断,而是特别强调环境和自然资源的长期承载能力对发展进程的重要性以及发展对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性。可持续发展从理论上结束了长期以来把经济发展同保护环境与资源相互对立起来的错误观点,并明确指出了它们应当是相互联系和互为因果的。

12、什么是环境污染,有哪些污染类型? 

环境污染是指由于某种物质或能量的介入,使环境质量恶化的现象。能够引起环境污染的物质被称为污染物,如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铅、汞等重金属等。污染物质对环境的污染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当某种能造成污染的物质的浓度或其总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产生危害,环境就受到了污染。能量的介入也会使环境质量恶化,如热污染、噪声污染、电磁辐射污染等。

环境污染既可由人类活动引起,如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对环境的污染;也可由自然的原因引起,如火山爆发释放的尘埃和有害气体对环境的污染。环境保护中所指的环境污染主要是指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

环境污染的类型,按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等;按污染的性质可分为生物污染、化学污染和物理污染;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废气污染、废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以及噪声污染、辐射污染等;按污染产生的来源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运输污染和生活污染等;按污染物的分布范围分,又可分为全球性污染、区域性污染、局部性污染等。

13"环境保护"的概念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人类虽然对环境污染也采取过治理措施,并以法律、行政等手段限制污染物的排放,但还未明确提出环境保护的概念。五十年代后,污染日趋严重,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中出现了反污染运动,人类初步建立起了环境保护的概念,并有了一些初浅的理解。当时大多数人认为,环境保护只是对大气污染、水污染等进行治理,对固体废弃物进行处理和利用,即所谓三废"治理,以及排除噪声干扰等技术措施和管理工作。目的是消除公害,使人体健康不受损害。

七十年代初,联合国根据40多个国家提供的资料,由经济学家巴巴拉 ·沃德和科学家雷内·杜博斯执笔,为联合国19726月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提供的实际背景材料和概念性的基础意见--《只有一个地球》一书中提出:环境问题不仅是工程技术问题,更主要的是社会经济问题;不是局部问题,而是全球性问题。于是,"环境保护"成为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相结合的问题,"环境保护" 这一术语随之被广泛采用。

 到了七十年代中期,人们逐渐从发展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来认识环境保护的含义,认为环境保护不仅是控制污染,更重要的是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经济发展不能超出环境允许的极限。七十年代末,有的环境专家提出;环境保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人类的总资源进行最佳利用的管理工。综上可见,环境保护不仅是治理污染的技术问题,保护人群的福利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一个关系长期发展的经济问题以及人民安居、社会安定的政治问题。

 八十年代中期以后,环境保护的广泛含义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八十年代末,有些发达国家的政府首脑大声疾呼:保护环境是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是当务之急,健康的经济和健康的环境是完全相互依赖的。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也认识到环境保护与经济相关的重要性。如拉美7个发展中国家在八十年代末举行的首脑会议上发表的联合声明中说;经济、科学和技术进步必须和环境保护、恢复生产相协调"

1992 年联合国在巴西举行的环境与发展大会,是人类对环境保护认识发展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与1972年旨在唤醒人们环境意识的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相比,这次会议一方面提高了对环境问题认识的深度和广度,而且把环境问题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确立了环境与发展相互协调的观点,找到了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的正确道路,即"可持续发展道路"

14、什么是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产生影响的问题。"环境问题按其产生原因可以归纳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两类:原生环境问题是指一些非人类能力所能控制的,而由自然因素(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如:由太阳辐射变化引起的台风、干旱、暴雨;由地球热力和动力作用产生的火山爆发、地震等。次生环境问题是指由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造成的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如:由于人类生产、生活引起的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水土流失、沙漠化、气候异常、地面沉降、诱发地震等。目前,人类活动对环境损害所造成的后果和环境污染对社会发展的反作用已日渐被人们所感受,并逐渐形成共识。保护环境,保护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

15.臭氧有何作用与危害?

 臭氧是氧的同素异形体,是一种不稳定的具有特殊“新鲜”气味的气体。在通常温度下,呈浅蓝色,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是一种良好的氧化剂。臭氧密度是氧的15倍,是空气的16倍,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氧约高10倍,比空气高25倍。利用臭氧可消毒饮用水,杀菌作用快,效果好,而且有去色、臭、味的优点。在工业废水处理中,臭氧可用来降低水的生化需氧量和耗氧量,破坏有毒化合物。如酚、氰化物、硫化物和油类化合物等。

 臭氧对眼和呼吸器官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吸入高浓度臭氧,可出现肺水肿、心脏活动减弱乃至死亡;长期吸人低浓度臭氧,能引起慢性呼吸道炎症。质量浓度在12毫克/立方米左右时,连续工作1小时以上,可能出现中毒;在34毫克/立方米时,每日工作35小时,37年后约有60%~70%工人出现头晕、头痛、食欲不良等反应,25%工人有呼吸道刺激症状,40%工人有轻度慢性咽炎症。

16什么叫可再生资源?

通过天然作用或人工活动能冉生更新,而为人类反复利用的自然资源叫可再生资源,又称为更新自然资源,如土壤、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各种自然生物群落、森林、草原、水生生物等。可再生自然资源在现阶段自然界的特定时空条件下,能持续再生更新、繁衍增长,保持或扩大其储量,依靠种源而再生。一旦种源消失,该资源就不能再生,从而要求科学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物种种源,才可能再生,才可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土壤属可再生资源,是因为土壤肥力可以通过人工措施和自然过程而不断更新。但土壤又有不可再生的一面,因为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可以比再生的土壤自然更新过程快得多,在一定时间和一定条件下也就成为不能再生的资源。

17、什么是绿色GDP

我们要了解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宏观经济总量,都要看这个国家的GDP(国内生产总值)。GDP主要有两种统计方法,一种是收入法,它是全部要素所有者收入(如工资、利润、利息等)的汇总数。另外一种是支出法,它是全部要素所有者支出(如消费品、投资品、净出口等)的汇总数。收支两个数,是相等的。GDP能较准确地说明一个国家的经济产出总量,较准确地表达出一个国家国民收入的水平。

GDP代表着目前世界通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它的发明与产生来之不易,是三百多年来诸多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1953年才初步成型。由于GDP核算体系仍然存在着一些统计上的技术缺陷,在联合国主持下,又经过1968年和1993年两次重大修改。

由于世界各国都普遍采用GDP核算体系,GDP作为核心指标,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程度的统一标准。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经济产出总量增加的过程,必然是自然资源消耗增加的过程,也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过程。我们从GDP中,只能看出经济产出总量或经济总收入的情况,却看不出这背后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经济发展中的生态成本有多大呢?目前世界各国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核算体系,没有一个数据使我们能一目了然地看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情况。环境和生态是一个国家综合经济的一部分,由于没有将环境和生态因素纳入其中,GDP核算法就不能全面反映国家的真实经济情况,核算出来的一些数据有时会很荒谬,因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能增加GDP。例如,发生了洪灾,就要修堤坝,这就造成投资的增加和堤坝修建人员收入的增加,GDP数据也随之增加。再例如,环境污染使病人增多,这明摆着是痛苦和损失,但同时医疗产业大发展,GDP也跟着大发展。中国在20多年来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但这“增长”又是通过多少自然资本损失和生态赤字换来的呢?不说环境与资源,即便从社会学角度看,GDP也不能反映社会贫富差距,不能反映社会分配不公,不能反映国民生活的真实质量。总之,GDP统计存在着一系列明显的缺陷,长期以来被人们所批评,但长期以来没有得到修正。

上世纪中叶开始,随着环境保护运动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兴起,一些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们,尝试将环境要素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发展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这便是绿色GDP。绿色GDP是指绿色国内生产总值,它是对GDP指标的一种调整,是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的环境成本后的国内生产总值。国内外许多专家多年来致力于此项研究,虽取得了重大进展,却也存在着不少争论。目前,有些国家已开始试行绿色GDP,但迄今为止,全世界还没有一套公认的绿色GDP核算模式,也没有一个国家以政府的名义发布绿色GDP结果。

18、绿色GDP面临着什么困难

实施绿色GDP核算体系,面临着技术和观念上的两大难点。先说说技术难点。GDP通常是以市场交易为前提的,产品和劳务一进入市场,其价值就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它传达出来的是以货币为手段的市场价格信号。一个产品值多少钱,得在市场销售中才能确认。这就是说,市场供求规律所决定的自由市场价格,是GDP权威性的惟一来源。但我们如何来衡量环境要素的价值呢?环境要素并没有进入市场买卖。例如砍伐一片森林,卖掉原木,原木的销售价即可表现出价格,即可以纳入GDP统计。

但因为森林砍伐而导致依赖森林生存的许多哺乳动物、鸟类或微生物的灭绝,这个损失是多大呢?再因为森林砍伐而造成的大面积水土流失,这个账又该如何核算呢?这些野生的鸟类、哺乳动物、微生物与流失的水土并没有市场价格,也没有货币符号,我们的确不知用什么数据来确定它们的价值。专家们提出过许多办法,其中一个是倒算法,按市场成本来估算一个专题。例如,使黄河变清要花多少钱?恢复一片原始森林要花多少钱?如果做不到,那就是价值无限,不准砍伐,不准破坏。另外,按市场价格,有的具体项目的环境成本也可以科学推测。例如,昆明的滇池近几十年来严重污染,周围的农田、化工厂是主要污染源,如果将这些农田和化工厂几十年来的利润汇总,有几十个亿,虽然带动了当地的就业,创造了物质财富,但同时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如果现在要使滇池水变清,将劣五类水变回到二类水,最起码要投入几百个亿。这样一笔账算下来,即便不包括滇池内许多原有的鱼类和微生物的灭绝,也不包括昆明气候变化所造成的影响成本,滇池周围几十年来的经济活动可就亏大了!如今,各方面的专家们已研究出了不少测算模型与方法,各有优点,各有侧重,也各有缺陷,这只能在实践中逐步补充完善。

再说说观念的难点。绿色GDP意味着观念的深刻转变,意味着全新的发展观与政绩观。GDP是单纯的经济增长观念,它只反映出国民经济收入总量,它不统计环境污染,不统计生态破坏,不反映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绿色GDP则力求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统一起来,综合性地反映国民的经济活动的成果与代价,包括生活环境的变化。绿色GDP建立在以人为本、协调统筹、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之上。一旦实施绿色GDP,人们心中的发展内涵与衡量标准就变了,扣除了环境损失成本,当然会使一些地区的经济增长数据大大下降。一旦实施绿色GDP,必将带来干部考核体系的重大变革。过去各地区干部的政绩观,皆以单纯的GDP增长为业绩衡量标准,现在要将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放在一起综合考评,这会使很多干部想不通,会因此形成诸多阻力。但任何观念的转变都有一个艰难渐进的过程,因为这是一项改革,是使公平与效率“双赢”的一个创新,更是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一次重大升华。可以想见,随着绿色GDP的研究和实施,环境的保护或破坏,必成为选拔干部的一项重要标准。

绿色GDP的启动实施,虽面临着许多技术、观念和制度方面的障碍,但没有这样的指标体系,我们就无法衡量我们的真实发展水平,我们就无法用科学的基础数据来支撑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我们就无法实现对整个社会的综合统筹与平衡发展。因此,无论有多少困难,我们都应当立即开始进行探索,立即开始从具体项目到局部地区进行不断的试验,逐步建设起符合中国国情的绿色GDP,为全世界的绿色GDP核算体系的发展作出较大的贡献。还是那句老话,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就变成了路。

19、绿色GDP在国外的实践

绿色GDP的环境核算虽然困难,但在发达国家还是取得了很大成绩。挪威1978年就开始了资源环境的核算。重点是矿物资源、生物资源、流动性资源(水力)、环境资源,还有土地、空气污染以及两类水污染物(氮和磷)。为此,挪威建立起了包括能源核算、鱼类存量核算、森林存量核算,以及空气排放、水排泄物(主要人口和农业的排泄物)、废旧物品再生利用、环境费用支出等项目的详尽统计制度,为绿色GDP核算体系奠定了重要基础。

芬兰学着挪威,也建立起了自然资源核算框架体系。其资源环境核算的内容有3项:森林资源核算,环境保护支出费用统计和空气排放调查。其中最重要的是森林资源核算。森林资源和空气排放的核算,采用实物量核算法;而环境保护支出费用的核算,则采用价值量核算法。

实施绿色GDP的国家还有很多,主要是欧美发达国家,如法国、美国等。

特别值得一说的是墨西哥。墨西哥可是发展中国家,居然也率先实行了绿色GDP1990年,在联合国支持下,墨西哥将石油、各种用地、水、空气、土壤和森林列入环境经济核算范围,再将这些自然资产及其变化编制成实物指标数据,最后通过估价将各种自然资产的实物量数据转化为货币数据。这便在传统国内生产净产出(NDP)基础上,得出了石油、木材、地下水的耗减成本和土地转移引起的损失成本。然后,又进一步得出了环境退化成本。与此同时,在资本形成概念基础上还产生了两个净积累概念:经济资产净积累和环境资产净积累。这些方法,印尼、泰国、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纷纷仿效,并也立即开始实施。发展中国家的经验对我国而言,参考价值更为重大。

1995年,世界银行首次公布了用“扩展的财富”指标作为衡量全球或区域发展的新指标。扩展的财富概念中包含了“自然资本”、“生产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四大组要素。“财富”的内涵更为丰富了。

2003年开始,我国国家统计局对全国的自然资源进行了实物核算。物流核算是绿色GDP核算的重要基础。2004年开始,国家统计局和国家环保总局已成立了绿色GDP联合课题小组,正在组织力量积极进行研究和试验。

20、绿色GDP与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和绿色GDP有什么关系?这是因为,许多环境因素很难纳入货币核算,国外就发明出了一种可称为公众评估的办法。例如,某些规模巨大的公共工程项目,要核算它的生态影响,不同的核算法有时会产生出不同的结果。所以,环境专家们便诉诸于公众的主观评价。围绕这些公共项目,要允许相关的专业部门与较独立的专家机构,在较大的范围内进行公众咨询与调查。将支持和反对的意见都写清楚,最后请公众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来进行选择。老百姓讲话,人心本是一杆称。公众对关系到自己身心健康的事情,都会有真实的表述。因此,实施绿色GDP,要有一个公众参与的社会氛围。要认真收集与了解公众对经济收入和环境破坏的主观评价,这种主观评价的数据应成为绿色GDP的重要补充。

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直接表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发育程度,也直接体现着一个国家公民素质的高低水平。人民既需要经济的增长,也需要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更需要一个公正和谐的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本身就包含着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三个方面的内涵。建设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就必须实现这三者的平衡。公众参与,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平衡杠杆。

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不能过于迷信技术手段,因为技术手段总是在不断完善的。科学的绿色GDP数据有助于科学决策,公众参与和民主法治,才能保证每项决策能真正服务于大多数人的利益。从世界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看,没有公众参与就没有环境保护。所以,在强调下大力气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的同时,一定要强调公众参与。否则,环境保护与建立绿色GDP就变成少数人的事而最终一事无成。

从衡量经济增长的GDP,到衡量资源环境的绿色GDP,最后到衡量社会发展的各项指标,是一个充满着挑战与希望的事业。让我们一步一步地来。

21、现代城市中主要噪声有那些

 交通噪声:主要指的是机动车辆、飞机、火车和轮船等交通工具在运行时发出的噪声。这些噪声的噪声源是流动的,干扰范围大。工业噪声:主要指工业生产劳动中产生的噪声。主要来自机器和高速运转设备。

 建筑施工噪声:主要指建筑施工现场产生的噪声。在施工中要大量使用各种动力机械,要进行挖掘、打洞、搅拌,要频繁地运输材料和构件,从而产生大量噪声。生活噪声:主要指人们在商业交易、体育比赛、游行集会、娱乐场所等各种社会活动中产生的喧闹声,以及收录机、电视机、洗衣机等各种家电的嘈杂声,这类噪声一般在80分贝以下。如洗衣机、缝纫机噪声为50--80分贝,电风扇的噪声为3065分贝,空调机、电视机为70分贝。

22、什么是噪声冲击?

 噪声对某区域内全部人员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产生的总影响,称为噪声冲击。冲击这个名词20世纪60年代在许多国家开始使用,以此衡量某一新的措施、计划、产品或程序对于环境的影响。70年代逐渐推广,应用于声学环境质量的评价,也用于比较两个地区或两种噪声污染情况。要表示噪声冲击,首先根据噪声的危害,确定评价标准。在日常生活中评价噪声以人们对吵闹程度的感觉为主,对于75分贝以上的高噪声还要考虑对人的听力损伤。

23.什么叫环境保护

 运用现代环境科学理论和方法、技术,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学技术的多方面措施,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防止和治理环境污染和破坏,综合整治环境,保护人体健康,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持续发展。这一概念明确了环境保护的指导理论、目的、内容和应采取的措施,尤其是将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纳入环境保护。这就要求人们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深入认识并掌握环境污染和破坏的根源与危害,有计划的保护环境,防止环境质量恶化;控制环境污染破坏,保护人体健康,维护和发展生态平衡,保障人类社会的发展。

24、什么叫原生环境问题?什么叫次生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两大类:一类是自然演变和自然灾害引起的原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一环境问题。一类是人类活动引起的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

原生和次生两类环境问题,两者很难截然分开,它们常常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

 原生环境问题是自然环境本身发展演变而引起的。

 原生环境问题主要是:地震、洪涝、干旱、台风、崩塌、滑坡、泥石流区域自然环境质量恶劣所引起的地方病等。次生环境问题一般又分为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两大类。环境污染

是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了变化,与原来的情况相比,环境质量恶化,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环境破坏是人类活动直接作用于自然环境引起的。例如乱砍滥伐引起的森林植被的破坏;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原退化;大面积开垦草原引起的沙漠化和土地沙化:滥采滥捕使珍稀物种灭绝;植被破坏引起的水土流失等。

25.什么是聚落环境?

 聚落是人类聚居活动的场所,它是社会环境的一种类型。聚落环境不是自然形成的环境,它是人类为了保护自己,有计划、有目的地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而创造的产物。人类为了把自己的活动范围从自然条件较好的区域,扩展到条件较恶劣的地方,逐渐学会了修建房舍和其他保护设施,创造出各种形式的聚落环境。随着聚落环境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越来越方便、舒适的工作与生活环境;但与此同时,由于人口密集,人类活动频繁,也会造成局部环境污染的问题。

26、什么是环境要素?

 环境要素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因素。

人们一般把环境要素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社会环境要素两大类。通常讲的环境要素是指自然环境要素,它包括水、大气、岩石、生物、阳光和土壤等。

环境要素是组成环境的结构单位,环境的结构单位又组成环境整体或环境系统。如水组成水体,全部水体总称为水圈;大气组成大气层,全部大气层总称为大气圈;由土壤构成农田、草地和林地等,由岩石构成岩体,全部岩石和土壤构成的固体壳层称为岩石圈;由生物体组成生物群落,全部生物群落集称为生物圈。阳光提供辐射能为其他要素所吸收。

 27、汽车尾气对环境有什么危害?

汽车是人们不可缺少的交通运输工具。汽车尾气主要是指从排气管排出的废气。废气中含有150200种不同的化合物,其中对人危害最大的有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铅的化合物及碳的颗粒物。有害气体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汽车所造成的空气污染占整个城市空气污染的60%,甚至到90%。汽车尾气的烟尘中含有强致癌物苯并(a)芘,在一般情况下,1克烟黑含有约70微克苯并(a)芘,每燃烧1千克汽油可产生30毫克苯并(a)芘。当空气中的苯并(a)芘浓度达到O012微克/立方米时,居民中得肺癌的人数就会明显增加。汽车尾气不仅对人产生危害,对植物也有毒害作用,尾气中的二次污染物臭氧、过氧乙酯基硝酸脂,可使植物叶片出现坏死病斑和枯斑,乙烯可影响植物的开花结果。汽车尾气对甜菜、菠菜、西红柿、烟草的毒害更为严重,因此公路两侧的农作物减产是与汽车尾气的污染分不开。

28、为什么要保护地下水?

地下水不同于地表水,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地下水在地下不声不响地流动,不直接受大气降水的影响。由于受地下周围环境的限制,它流量较小,流速较慢,水温较低。地下水的这个特点使它不利于污染物质的扩散和稀释,也不利于污染物质的分解和转化。因此,地下水的自净能力差,不像地表水那样可以向周围环境迅速扩散。二是地下水潜藏在地下,不接触外界环境,不接触阳光,曝气净化和生物净化的过程难以进行。因此,地下水一旦受到污染,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恢复到原来的清洁状态。

29、环保日历

 22 国际湿地日

197122在伊朗的拉姆萨尔签署了一个全球性政府间的湿地保护公约《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它是当时针对一种特定生态系统的自然保护全球性公约。

199610月国际湿地公约常委会决定将每年2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利用这一天,政府机构、组织和公民可以采取大大小小的行动来提高公众对湿地价值和效益的认识,特别是对湿地公约的认识。

312 中国植树节

“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为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感情,促进国土绿化,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通过立法确定的节日。

近代最早设立植树节的是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1872410日,莫顿在内布拉斯加州园林协会举行的一次会议上,提出了设立重视节的建议。该州采纳了莫顿的建议,把410日定为该州的植树节,并于1932年发行世界上首枚植树节邮票,画面为两个儿童在植树。

19792月,中国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12日定为中国的植树节。

322 世界水日

1993118,第四十七届联合国大会作出决议,确定每年的322日为“世界水日”。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颁布后,水利部即确定每年的71日至7日为“中国水周”,考虑到“世界水日”与“中国水周”的主旨和内容基本相同,故从1994年开始,把“中国水周”的时间改为每年的322日至28日,时间的重合,使宣传活动更加突出“世界水日”的主题。

422 世界地球日

1970422,由美国哈佛大学学生丹尼斯·海斯发起并组织的环境保护活动,犹如星火燎原。全美国共有2000多万人参加,约1万所中小学,2000所高等院校和全国的各大团体参加了这次活动,这一天就成了第一个地球日。

1972年全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召开,1973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成立,此后保护环境的政府机构和组织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增加,地球日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地球日也成为了全球性的活动,我国从1990年开始,每年都举行地球日的纪念宣传活动。

522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生物多样性公约》于19931229日正式生效。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的生物在所有形式、层次中生命的多样化,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同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531 世界无烟日

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把5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以提醒人们重视香烟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65 世界环境日

19726516日,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来自113个国家的政府代表和民间人士就世界当代环境问题以及保护全球环境战略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制定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和109条建议的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提出了7个共同观点和26项共同原则,以鼓舞和指导世界各国人民保持和改善人类环境,并建议将此次大会的开幕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1972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6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联合国根据当年的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热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每年的“世界环境日”的主题。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每年都在这一天开展各种活动,宣传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时发表《环境现状的年度报告书》,召开表彰“全球500佳”国际会议。

611 中国人口日

611为中国人口日。在中国,人口从建国初期的5亿增加到1964年的7亿,每增加1亿人平均用7年半时间;1964年到1974年,是中国人口高速增长阶段,由7亿增加到9亿,每增加1亿人仅用5年时间;改革开放20年来,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每增加1亿人口所需时间又延长到7年多。1981年中国人口达到10亿,1988年超过11亿,1995年突破12亿,1998年底为1248亿,占世界人口的21%

617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由于荒漠化造成的严重后果及扩展的趋势,引起了国际社会极大的关注,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防治荒漠化被列为国际社会优先采取行动的领域,大会成立了"《联合国关于在发生严重干旱和荒漠化的国家特别是在非洲防治荒漠化的公约》谈判委员会"1994617日,《公约》的正式文本完成,包括中国在内的100多个国家在《公约》上签字。19941219日,联合国第四十九届大会又通过决议,宣布从1995年起,每年617日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711 世界人口日

世界人口增长速度不断加快。1800年为10亿,1930年为20亿,1960年为30亿,1974年为40亿,1987年达到50亿。

联合国从1988起年将每年的7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以提高人们对世界人 口问题的重视。

916 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198791646个国家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签署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开始采取保护臭氧层的具体行动。联合国设立这一纪念日旨在唤起人们保护臭氧层的意识,并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以保护地球环境和人类的健康。

104 世界动物日

意大利传教士圣·弗朗西斯曾在100多年前倡导在104日“向献爱心给人类的动物们致谢”。为了纪念他,人们把104日定为“世界动物日”。

爱护动物已成为目前世界大环保工作之一。中国从一九九七年开始纪念“世界动物日”。

1016 世界粮食日

全世界的粮食正随着人口的飞速增长而变得越来越供不应求。从1981年起,每年的1016日被定为“世界粮食日”。

不少人的饭量随着口袋里的钱不断增加而减少。鸡、鸭、鱼、海鲜、蔬菜、水果的极度丰富使得人们对于粮食的感情不断地淡化。也许,没有几个人知道今天———1016日是世界粮食日,也许许多人根本就不关心“米袋子”会给他们带来什么影响,但是,在全世界的粮食正随着人口的飞速增长而变得越来越供不应求的时候,我们不得不重复粮食这一话题。

30、镍有何毒性与危害?

    镍是银白色金属,很硬,能耐酸耐碱,在空气中不易被氧化,镍的主

要用途是制造不锈钢、镍钢、镍铬合金、催化剂等。

    环境中镍的主要污染来源为:镍矿的开采和冶炼;合金钢的生产和加工过程;煤、石油燃烧时排放烟尘中;电镀、镀镍的生产过程。

    镍及其盐类虽然毒性较低,但作为一种具有生物学作用的元素,镍能激活或抑制一系列的酶,如精氨酸酶,羧化酶等而发生其毒性作用。动物吃了镍盐可引起口腔炎、牙龈炎和急性胃肠炎,并对心肌和肝脏有损害。实验证明,镍对家兔的致死量为78毫克/千克,镍及其化合物对人皮肤粘膜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可引起皮炎和气管炎,甚至发生肺炎。通过动物实验和人群观察已证明:镍具有积存作用,在肾、脾、肝中积存最多,可诱发鼻咽癌和肺癌。

31、大气中氯气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氯气是黄绿色、有强烈窒息性异味、有毒的气体。它是很强的氧化剂,与二氧化碳接触能形成光气,在高压下可液化为液氯,在空气中呈白色烟雾,极易溶于水、醇和醚,其水溶液称为盐酸。大气中氯的主要来源是制氯厂、制碱厂以及利用氯制造农药、漂白剂、消毒剂、塑料、合成纤维等工业排出的废气。

    氯气对人体有严重危害,它能刺激眼、鼻、喉以及上呼吸道等。当质量浓度为16毫克/立方米时,对人有显著刺激。3060分钟可致严重中毒;120170毫克/立方米时极为危险,引起急性肺水肿及肺炎;3000毫克/立方米时,可立即麻痹呼吸中枢,出现“闪电性死亡”。长期吸入低浓度的氯会引起慢性中毒,主要症状为鼻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肝硬化。对氯敏感的人,当接触较高浓度的氯气后,即可发生皮炎或湿疹。氯气对植物有危害作用,对金属制品和建筑有腐蚀作用。 

32、硫化氢有哪些主要来源?对人体有何危害?

    硫化氢是有腐蛋臭味的无色气体,能溶于水、乙醇及甘油。化学性质不稳定,在空气中可氧化为二氧化硫,与空气混合燃烧时会发生爆炸。大气中硫化氢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人造纤维、天然气净化、硫化染料、石油精炼、煤气制造、污水处理、造纸等生产工艺及有机物腐败过程。

    硫化氢的臭味极易被嗅出,当空气中质量浓度在15毫克/立方米时,即能辨出。而当浓度为上述浓度200倍时,反而嗅不出来,因嗅觉神经已被麻痹。硫化氢是强烈神经毒物,对粘膜亦有明显的刺激作用,主要从呼吸道侵入人体而致人中毒。浓度较低时出现眼睛刺痛、流泪、呕吐,有时发生肺炎、肺水肿。吸人高浓度硫化氢时,可使意识突然丧失,昏迷窒息而死。急性中毒后遗症是头痛、智力降低等。

33、“世界环境日”是何时确定的?

    世界环境日是纪念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提醒全世界注意全球环境状况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而设立的纪念日。1972年举行的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是各国政府第一次共同研究环境问题的历史盛会,会议建议将其开幕日6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并被同年举行的第27届联合国大会确认。每年这一天,全世界各地都开展保护环境的宣传活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则发表环境现状年度报告书,并采取实际步骤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创造人类共同美好、舒适有益的环境而努力。

34、历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什么?

    1974年:只有一个地球。1975年:人类居住。1976年:水——生命的重要源泉。1977年:关注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滥伐森林。1978年:没有破坏的发展。1979年:为了儿童的未来——没有破坏的发展。1980年:新的10年,新的挑战——没有破坏的发展。1981年:保护地下水和人类食物链,防治有毒化学品污染。1982年:纪:念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10周年——提高环境意识。1983年:管理和处置有害废弃物、防治酸雨破坏和提高能源利用率。1984年:沙漠化。1985年:青年、人口、环境。1986:环境与和平。1987年:环境与居住。1988年:保护环境、持续发展、公众参与。1989年:警惕,全球变暖。1990年:儿童与环境。1991年: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合作。1992年:只有一个地球——关心与共享。1993年:贫穷与环境——摆脱恶性循环。1994年:一个地球,一个家庭。1995年: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1996年: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家园。1997年:为了地球上的生命。1998年: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1999年: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2000年:2000环境千年——行动起来吧。2001年:世间万物,生命之网。

35、噪声污染有什么特点?

在人类生活的环境里有各种声波,其中有的是用来传递信息和进行社会交往的,这是人们需要的;此外,也有会影响人的工作和休息、甚至危害人体健康,是人们所不需要的声音,这种声音称为噪声。这样.从环境保护角度来说:凡是干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即人们不需要的声音,可统称为噪声。如机器的轰鸣声、各种交通工具的马达声、鸣笛声、人们的嘈杂声、各种突发的声响等,均成为噪声。噪声污染与其他物质污染不同点之一是,它与人的主观意愿有关,与人的生活状态有关,在污染的有无和程度上,与人的主观评价关系密切。

36、噪声污染对人有什么危害?

  噪声会干扰睡眠。噪声可引起多种疾病,会引起人体紧张的反应,刺激肾上腺的分泌,因此而引起心率改变和血压升高。噪声还会使人的唾液、胃液分泌减少,胃酸降低,从而易患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一些研究指出,某些吵闹的工厂企业里,溃疡症的发病率比安静环境高5倍。噪声对人体的内分泌机能也会产生影响。在高噪声环境下,会使一些女性的性机能紊乱,月经失调,孕妇流产率增高。噪声对人心理影响主要是使人烦恼激动、易怒,甚至失去理智。分散了人们的注意力,容易引起工伤事故。

37、噪声的强度和环境噪声标准

 声音是由物体震动产生的,通过声波传到我们的耳朵。声波具有能量。声波的能量越大,声音就越强。怎样俩衡量噪声的大小呢?人们通常用声级计测量声波的大小,声级的单位是分贝(dB)。正常人刚能听到的最小的声音叫做听阈,听阈的声强为零分贝,人耳开始感到疼痛的声音叫做痛阈,痛阈为120分贝。人们轻声耳语时为30分贝,一般交谈时为60分贝,大声吵嚷时为8090分贝,火车、拖拉机为100分贝,大炮发射、飞机起飞为130分贝。

环境噪声标准为:类别适用区域白天夜间0疗养区、高级别墅区、高级宾馆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50401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55452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60503工业区65554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穿越区域的内河航道两侧区域等7055注:该表摘自城市区域噪声标准,GB3096-93

38、什么是荒漠化

 按照199410月在巴黎签署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中的定义,“荒漠化系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

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现代人类社会面临的四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其他三个是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环境污染。

39、两控区及其污染控制目标

两控区范围 :  两控区涉及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两控区面积10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11.4%,其中酸雨控制区8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8.4%,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为2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3% 

 两控区的二氧化硫排放量 :  两控区1995年排放二氧化硫约1400万吨,占全国2370万吨的59% 

两控区污染控制目标 : 到2000年,两控区内排放二氧化硫的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1400万吨,直辖市、省会城市、经济特区城市、沿海开放城市及重点旅游城市环境空气二氧化硫浓度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酸雨污染恶化的趋势得到缓解。 

2010年,两控区内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1400万吨,全部城市环境空气二氧化硫浓度达到国家环境标准。

40、室内主要的污染物:甲醛

 性质:无色易溶的刺激性气体,可经呼吸道吸收,其水溶液“福尔马林”可经消化道吸收。

 危害:长期接触低剂量甲醛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女性月经紊乱、妊娠综合症,引起新生儿体质降低、染色体异常,甚至引起鼻咽癌。高浓度甲醛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肝脏等都有毒害。甲醛还有致畸、致癌作用。长期接触甲醛的人,可能引起鼻腔、口腔、鼻咽、咽喉、皮肤和消化道的癌症。

来源:室内环境中的甲醛从其来源来看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l)、自室外空气的污染: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光化学烟雾等在一定程度上均可排放或产生一定量的甲醛,但是这一部分含量很少。据有关报道显示城市空气中甲醛的年平均浓度大约是O0050.01mg/m3,一般不超过003mgm3,这部分气体在一些时候可进入室内,是构成室内甲醛污染的一个来源。

2)、来自室内本身的污染:主要以建筑材料、装修物品及生活用品等化工产品在室内的使用为主,同时也包括燃料及烟叶的不完全燃烧等一些次要因素。甲醛具有较强的粘合性,同时可加强板材的硬度和防虫、防腐能力,因此目前市场上的各种刨花板、中密度纤维板、胶合板中均使用以甲醛为主要成分的脲醛树脂作为粘合剂,因而不可避免的会含有甲醛。另外新式家具、墙面、地面的装修辅助设备中都要使用粘合剂,因此凡是有用到粘合剂的地方总会有甲醛气体的释放,对室内环境造成危害。

由于由脲醛树脂制成的脲一甲醛泡沫树脂隔热材料有很好的隔热作用,因此常被制成建筑物的围护结构使室内温度不受室外的影响。此外甲醛还可来自化妆品、清洁剂、杀虫剂、消毒剂、防腐剂、印刷油墨、纸张等。

标准:0.08mg/m3,或0.06ppmGB/T16127-1995居室空气中甲醛的卫生标准)

41、铅对人体的危害

 在当今众多危害人体健康和儿童智力的“罪魁”中,铅是危害不小的一位。据权威调查报告透露,现代人体内的平均含铅量已大大超过10 00年前古人的500倍数!而人类却缺乏主动、有效的防护措施。据调查,现在很多儿童体内平均含铅量普遍高于年轻人;交通警察又较其它行业的人受铅毒害更深。 

 铅进入人体后,除部分通过粪便、汗液排泄外,其余在数小时后溶入血液中,阻碍血液的合成,导致人体贫血,出现头痛、眩晕、乏力、困倦、便秘和肢体酸痛等;有的口中有金属味,动脉硬化、消化道溃疡和眼底出血等症状也与铅污染有关。小孩铅中毒则出现发育迟缓、食欲不振、行走不便和便秘、失眠;若是小学生,还伴有多动、听觉障碍、注意不集中、智力低下等现象。这是因为铅进入人体后通过血液侵入大脑神经组织,使营养物质和氧气供应不足,造成脑组织损伤所致,严重者可能导致终身残废。特别是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铅比成年人更敏感,进入体内的铅对神经系统有很强的亲和力,故对铅的吸收量比成年人高好几倍,受害尤为严重。铅进孕妇体内则会通过胎盘屏障,影响胎儿发育,造成畸形等。 

 有效地防止铅中毒,是当今科学家正在探索、攻克的课题之一。但作为个人,加强防范、进行自我保护是十分重要的。首先不要使用含铅材料做饮食用具,最好不要用彩釉陶瓷制品盛装酸性食物和饮料;尽量少到汽车流量大、铅污染严重的街道或公路旁去,尤其是小孩更应格外注意。汽车驾驶员切勿用嘴吸汽油,在行车中与前车保持一定距离,在拥挤的道路上,最好关上车窗;交通警察、汽车修理工和汽油站工人下班后要及时洗浴、更衣等,定期到医院做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 

总之,要提倡科学、安全用铅,既要在宏观上尽量根除和避免铅的污染源,又要在微观上人人自已保护自己,拒铅于“千里之外”。 

42、湿地的功能和效益

(一)提供水源:湿地常常作为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生产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的水源。溪流、河流、池塘、湖泊中都有可以直接利用的水。其它湿地,如泥炭沼泽森林可以成为浅水水井的水源。

(二)补充地下水:我们平时所用的水有很多是从地下开采出来的,而湿地可以为地下蓄水层补充水源。从湿地到蓄水层的水可以成为地下水系统的一部分,又可以为周围地区的工农生产提供水源。如果湿地受到破坏或消失,就无法为地下蓄水层供水,地下水资源就会减少。

(三)调节流量,控制洪水:湿地是一个巨大的蓄水库,可以在暴雨和河流涨水期储存过量的降水,均匀地把径流放出,减弱危害下游的洪水,因此保护湿地就是保护天然储水系统。

(四)保护堤岸,防风:湿地中生长着多种多样的植物,这些湿地植被可以抵御海浪、台风和风暴的冲击力,防止对海岸的侵蚀,同时它们的根系可以固定、稳定堤岸和海岸,保护沿海工农业生产。如果没有湿地,海岸和河流堤岸就会遭到海浪的破坏。

(五)清除和转化毒物和杂质:湿地有助于减缓水流的速度,当含有毒物和杂质(农药、生活污水和工业排放物)的流水经过湿地时,流速减慢,有利于毒物和杂质的沉淀和排除。此外,一些湿地植物像芦苇、水湖莲能有效地吸收有毒物质。再现实生活中,不少湿地可以用做小型生活污水处理地,这一过程能够提高水的质量,有益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

(六)保留营养物质:流水流经湿地时,其中所含的营养成分被湿地植被吸收,或者积累在湿地泥层之中,净化了下游水源。湿地中的营养物质养育了鱼虾、树林、野生动物和湿地农作物。

(七)防止盐水入侵:沼泽、河流、小溪等湿地向外流出的淡水限制了海水的回灌,延安植被也有助于防止潮水流入河流。但是如果过多抽取或排干湿地,破坏植被,淡水流量就会减少,海水可大量入侵河流,减少了人们生活、工农业生产及生态系统的淡水供应。

(八)提供可利用的资源:湿地可以给我们多种多样的产物,包括木材、药材、动物皮革、肉蛋、鱼虾、牧草、水果、芦苇等,还可以提供水电、泥炭薪柴等多种能源利用。

(九)保持小气候:湿地可以影响小气候。湿地水份通过蒸发成为水蒸气,然后又以降水的形式降到周围地区,保持当地的湿度和降雨量,影响当地人民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

(十)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湿地是鸟类、鱼类、两栖动物的繁殖、栖息、迁徒、越冬的场所,其中有许多是珍稀、濒危物种。

(十一)航运:湿地的开阔水域为航运提供了条件,具有重要的航运价值,沿海沿江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主要依赖于此。

(十二)旅游休闲:湿地具有自然观光、旅游、娱乐等美学方面的功能,蕴涵着丰富秀丽的自然风光,成为人们观光旅游的好地方。

(十三)教育和科研价值:复杂的湿地生态系统、丰富的动植物群落、珍贵的濒危物种等,在自然科学教育和研究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些湿地还保留了具有宝贵历史价值的文化遗址,是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场所。 

43、什么是湿地

 湿地的定义有多种,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湿地定义是《湿地公约》作出的,即湿地是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湿地包括多种类型,珊瑚礁、滩涂、红树林、湖泊、河流、河口、沼泽、水库、池塘、水稻田等都属于湿地。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其表面常年或经常覆盖着水或充满了水,是介于陆地和水体之间的过度带。

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丰富和生产力较高的生态系统。湿地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它既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又是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特别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越冬地,它可以给人类提供水和食物。湿地与人类息息相关,是人类拥有的宝贵资源,因此湿地被称为“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和“鸟类的乐园”。

我国湿地类型多样、分布很广,总面积在6500万公顷以上。从寒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山,都有湿地的分布。千百年来,广阔的湿地为促进经济发展,保障人民生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连载一)

44、一棵树的生态价值

 印度加尔各答农业大学德斯教授对一棵树的生态价值进行了计算:一棵50年树龄的树,以累计计算,产生氧气的价值约31200美元;吸收有毒气体、防止大气污染价值约62500美元;增加土壤肥力价值约31200美元;涵养水源价值37500美元;为鸟类及其他动物提供繁衍场所价值31250美元;产生蛋白质价值2500美元。除去花、果实和木材价值,总计创值约196000美元。(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供稿)

45、教你如何认证绿色

 自1978年德国率先推出名为“蓝色天使”的环境标志以后,这一做法陆续被其它国家仿效,纷纷定出各自的绿色环境认证标准和标志。

我国于1994年成立由国家环保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11家部委局组成的国家认证委员会———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它是我国认证环境标志的惟一机构。

目前,美国、德国、日本、加拿大、挪威、瑞典、法国、芬兰、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以及津巴布韦等发展中国家都先后建立了各自的环境标志制度。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环境标志目前在推广、使用、认证、自我保护等方面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面对这样的现实,人们不禁要问:如何认证绿色?

中国人开始拥抱绿色

从1994年我国成立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到如今已有7年时间,国家权威性环境标志产品认证体系现在已基本确立,认证企业也从1996年初的几家发展到现在的近200家企业、500多种型号的产品。

 关于绿色环境标志的定义,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根据国外发展情况和一些专家的论述,可以总结为: 首先,环境标志是一种证明性商标,它表明商品在生产、使用及报废后处置的过程中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低毒少害、节约资源的特点; 其次,它是一种在产品或其包装上使用的图形。它表明该产品不但质量符合标准,而且在生产、使用、消费、处理过程中符合环保要求,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均无损害; 最后,环境标志能促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节约资源、降低污染、开发对环保有益的产品。

7年来,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为中国绿色环保事业作了大量的开拓性工作,在宣传环保意识、促进我国产品参与国际竞争、扩大出口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

但随着中国环境标志渐渐被人们所熟悉,如何将这项事业发扬光大、如何总结和完善我国的环境标志认证工作等问题也成为这项工作进一步发展而必须要面对并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46、如何认证绿色

 应克服的障碍之一: 在推广应用方面还处在一个培育阶段,权威地位还有待进一步树立。

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的组成单位由于机构改革,目前已从成立之初的11家缩减到4家。虽然牵头单位还以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出入境管理局为主,但由于目前我国环境标志的认证速度慢,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极大地阻碍了环境标志的推广。

同时,由于我国企业在生产力水平上同国外企业存在较大差距,在有关标准的制定上不得不降低要求。这种情况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环境标志的认定,同时也对中国环境标志在外国同类标准面前树立权威地位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应克服的障碍之二: 在使用上有待规范。

目前市场上号称“绿色”的产品很多,如何规范是一个大问题。在采访中记者看到,如今各处厂家都在打绿色牌,有叫“绿色通道”的,有叫“绿色生态”的,甚至于干脆叫自己的产品为“健康××”,可以说是五花八门,这些已经成为商家迎合消费者的最巧方法。

而如果留意一下这些标志,会发现其中的大多数并没有获得过有关方面的认证,而且一些并非权威机构的认定也扰乱了消费者的概念。

  在规范使用方面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有关方面在授权使用中国环境标志时,应对标志的印刷及大小规格、色彩等进行规范,从自身维护权威性标志的严肃性;

应克服的障碍之三:自我保护缺乏法律依据。

 作为权威认证标志,国外大多将此类标志注册为证明商标,从法律上予以保护。根据《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和管理办法》规定:“证明商标是指由对某种商品或服务具有检测和监督能力的组织所控制,而由其以外的人用在商品或服务上,用以证明该商品或服务的原产地、原料、制造方法、质量、精确度或其它特定品质的商品商标或服务商标。” 而在我国,目前此标志尚未完成商标注册的工作,有关方面只是参照《质量法》的有关规定进行一定的保护,虽然在有关领域有约定俗成的做法,而一旦发生侵权事件,必将大大削弱自身抵御侵权的能力,侵权人也得不到应有的处罚。 与此同时,证明商标的审查核准条件比较复杂,不是每一种证明性标志都能够被核准的。 无论如何,环境标志只有真正受到法律的保护,才能为进一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7、绿色概念

 绿色革命  狭义的绿色革命是指发生在印度的“绿色革命”。19671968年,印度开始了靠先进技术提高粮食产量的“绿色革命”的第一次试验,结果粮食总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使印度农业发生了巨变。广义的绿色革命是指在生态学和环境科学基本理论的指导下,人类适应环境,与环境协同发展、和谐共进所创造的一切文化和活动。

绿色计划  是指日本和加拿大制定的“防止地球变暖计划”、“绿色行星计划”,主要是为了提示和预测因地球变暖而进行观测的研究计划。

绿色设计  是指设计出的产品可以拆卸、分解,零部件可以翻新、重复使用,这样既保护了环境,也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减少垃圾数量。

 绿色投资  是指用于防治环境污染和治理被污染环境的投资。

 绿色技术  是指根据环境价值,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全部潜力的无污染技术,要求企业在选择生产技术、开发新产品时,必须考虑减少从生产原料开始到生产全过程的各环节对环境的破坏,即必须作出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生态平衡的选择。

 绿色产业  是指生产环保设备的有关产业,它们的产品称为绿色产品。

  绿色贸易  与环保有关的服务、技术和设备的进出口贸易。

 绿色企业  是指以制造和销售“无害环境”产品为前程,开发清洁生产工艺,推出“三废”较少的产品企业。

 绿色消费  是指引导消费者如何判断商品是否重视或符合环保标准。

 绿色标志  是指在商品上印制特制特定的图形,以标明该商品的生产、使用及处理全过程符合环保要求,不危害环境或危害程度极小,有利于资源的再生回收利用。1987年,德国率先提出“蓝天天使”计划,推出“绿色标志”。我国从1994年开始实施“绿色标志”。

  绿色文化  有狭义和广义之说。以狭义来说,绿色文化是人类适应环境而创造的一切以绿色植物为标志的文化。包括采集———狩猎文化、农业、林业、城市绿化,以及所有的植物学科等。以广义而言,绿色文化是人类与自然环境协同发展、和谐共进,并能使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它包括持续农业、生态工程、绿色企业,也包括了有绿色象征意义的生态意识、生态哲学、环境美学、生态艺术、生态旅游,以及生态伦理学,生态教育等诸多方面。

 绿地认养  由我国首都绿化委1999年提出,北京市政府发文,依靠社会力量搞好首都绿化美化建设,巩固发展绿化成果,增强广大群众绿化和环保意识的一项活动。其具体内容是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及个人通过一定程序,自愿负责一定面积林木绿地的建设、管护、养护的行为。

 绿色雕塑  是指用各种各样的绿色植物,特别是树木精心培植修剪而成的姿态各异、气韵生动的艺术形象,它把园林及雕塑艺术相结合,巧妙地将“人、动物、自然”这一主题融合在美化城市环境之中,具有塑造城市美好形象、保护城市环境等奇效。

 绿色文学  简言之,它是以自然界的动物与植物为题材,大力灌注生命意识的文学。具体来说,绿色文学是一种崇尚生命意识、崇尚人与自然生命力活跃,崇尚人与自然和解与和谐的文学。

绿色行动  亦称绿色生活行动,它是指从我做起,带动家庭,推动社会,改变以往不恰当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重新创造一种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的生活方式和行动,是道德高尚、行为文明的体现。

 48、水环境容量

 水环境容量是指在不影响水的正常用途的情况下,水体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量或自身调节净化并保持生态平衡的能力。水环境容量是制定地方性、专业性水域排放标准的依据之一,环境管理部门还利用它确定在固定水域到底允许排入多少污染

49、生态系统

为了生存和繁衍,每一种生物都要从周围的环境中吸取空气、水分、阳光、热量和营养物质;生物生长、繁育和活动过程中又不断向周围的环境释放和排泄各种物质,死亡后的残体也复归环境。对任何一种生物来说,周围的环境也包括其他生物。例如,绿色植物利用微生物活动从土壤中释放出来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食草动物以绿色植物为食物,肉食性动物又以食草动物为食物,各种动植物的残体则既是昆虫等小动物的食物,又是微生物的营养来源。微生物活动的结果又释放出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经过长期的自然演化,每个区域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都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具有相应的功能,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生态系统。

50、海洋环境保护

海洋环境保护指进行海洋污染的调查和监测,了解海洋环境状况,研究海洋污染,海洋开发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以及开展防治海洋污染技术措施的研究和应用等保护海洋环境的活动。1982军中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利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51、垃圾焚化

 焚化是将城市垃圾在高温下燃烧,使可燃废物转变为二氧化碳和水,焚化后残灰仅为废物原体积的5%以下,从而大大减少了固体废物量,还可以消灭各种病原体,把一些有毒、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并可回收热能。由于大城市附近缺乏填埋场所,所以多采用焚化法处理垃圾、废物。 

52、生物污染

生物污染可分为四类:一是霉菌,它是造成过敏性疾病的最主要原因;二是来自植物的花粉,如上面提到的悬铃木花粉;三是由人体、动物、土壤和植物碎屑携带的细菌和病毒;四是尘螨以及猫、狗和鸟类身上脱落的毛发、皮屑。 

53、什么是大气

大气是包围在地球周围的一层气体。大气也称为大气圈或大气层。大气圈是地球四大圈(土石圈、水圈、生物圈和大气圈)之一,是地球上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气体环境,也是人类的保护伞。

如果我们从人造地球卫星上看地球,大气好像是蒙在地球表面上的一层浅蓝色面纱。

大气的范围是很宽广的,它在水平方向上笼罩着整个地球,在铅直方向上,它的厚度已超过地球上最高山峰的高度和最深海沟的深度。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知道,大气的上界和行星际气体逐渐融合在一起。然而,人类活动的范围仅仅限于大气层的底层,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也多发生在20千米以下的大气层中。

大气虽然看不见,摸不到,但大气是实实在在的客观物质,科学家发现整个大气层的质量是很惊人的,约为5.3×1015,这可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如果用一个巨大的天平来称的话,一端放上大气层,那么另一端就要放上一个直径100千米的大铜球,或者是放上5座喜马拉雅山脉。但大气层的质量中有99.9%以上都集中在50千米以下的范围,而在50千米以下的浩瀚大气中,所含的大气质量还不到总质量的0.1%。由此可见,大气层越向上空气越稀薄。据测算,360千米高空的大气中,其空气密度只有海平面附近的万亿分之一。

大气是维持人体生命的第一需要。人可以数日不吃不喝,但却不能不呼吸。我们游泳时就有这样的感觉,把头扎在水里过不了一会就憋得受不了。同样,各种生物也需要呼吸。大气的存在还为人类生存提供了适宜的温度条件,否则白天太阳可将赤道附近的地面烤热到80℃以上,而在夜间又会降到-100℃。一天之间温差如此悬殊人类是难以生存的。大气还阻挡了对人体有伤害作用的紫外线、X射线以及宇宙线,消除、减轻了来自星际空间的流星对地表的袭击,起到了“保护伞”的作用。

54、海洋污染是怎么回事

海洋主要给人类提供的物产有:海洋食品(鱼、虾、海带等),海盐、矿物资源(如铀、银、金、铜等)

海洋还有其他功能:调节气候(吸收二氧化碳)、蒸发水分有利降雨、提供能源(潮汐能可以利用来发电)

引起海洋污染的原因主要有:油船泄漏、倾倒工业废料和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直接排进海洋。

海洋污染给人类和海洋带来许多危害,它使海洋食品中聚积毒素,人食用后会得病;使海产减少,危及人类的食物源;使浮游生物死亡,海洋吸收二氧化碳能力减低,加速温室效应;使海洋生物死亡或发生畸形,改变整个海洋的生态平衡。

人类为保护海洋正在做出种种不懈的努力,包括禁止向海洋倾倒工业废料和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之后再排放入海。

55、什么是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它包含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简单地说,生物多样性表现的是千千万万的生物种类。在地球上的热带雨林中生活着全世界半数以上的物种(500万种),因此,那里的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南等地。

生物多样性具有很高的价值,它不仅可以为工业提供原料,如胶、油脂、芳香油、纤维等,还可以为人类提供各种特殊的基因,如耐寒抗病基因,使培植动植物新品种成为可能。许多野生动植物还是珍贵的药材,为治疗疑难病症提供了可能。

随着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比如森林砍伐,植被破坏,滥捕乱猎,滥采乱伐等,目前世界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每天几十种的速度消失。这是地球资源的巨大损失,因为物种一旦消失,就永不再生。消失的物种不仅会使人类失去一种自然资源,还会通过食物链引起其他物种的消失。如今,人类都在呼吁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为之付诸行动。

56、酸雨是怎样形成的?对环境和人有什么危害

当烟囱排放出的二氧化硫酸性气体,或汽车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烟气上升到空中与水蒸气相遇时,就会形成硫酸和硝酸小滴,使雨水酸化,这时落到地面的雨水就成了酸雨。煤和石油的燃烧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祸首。酸雨会对环境带来广泛的危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腐蚀建筑物和工业设备;破坏露天的文物古迹;损坏植物叶面,导致森林死亡;使湖泊中鱼虾死亡;破坏土壤成分,使农作物减产甚至死亡;饮用酸化物造成的地下水,对人体有害。

减少酸雨主要是要减少烧煤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对付酸雨,工厂应采取的措施包括采用烟气脱硫装置、提高煤炭燃烧的利用率。社会和公民应采取的措施有:1)用煤气或天然气代替烧煤;2)处处节约用电(因为大部分的电厂是燃煤发电)3)支持公共交通(减少车辆就可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4)购买包装简单的商品(因为生产豪华包装要消耗不少电能,而对消费者来说包装并没有任何实用价值)5)支持废物回收再生(废物再生可以大量节省电能和少烧煤炭)

57、什么是大气污染

 正常的大气中主要含对植物生长有好处的氮气(78%)和人体、动物需要的氧气(21%),还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0.03%〉和其他气体。当本不属于大气成分的气体或物质,如硫化物、氮氧化物、粉尘、有机物等进入大气之后,大气污染就发生了。大气污染主要由人的活动造成,大气污染源主要有:

工厂排放、汽车尾气、农垦烧荒、森林失火、炊烟(包括路边烧烤)、尘土(包括建筑工地)等。

58、什么是水污染

 当肮脏、有害的物质进入洁净的水中,水污染就发生了。水的污染源主要有:未经处理而排放的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的农田污水;堆放在河边的工业废弃物和生物垃圾;矿山污水等,水土流失也可造成水污染。

59、大气与疾病

气象条件本身就是一个致病的因素,比如,高温可以使人中暑,而低温又可使人生冻疮。这是气象条件直接造成的疾病。此外,气象条件还可以作为一个诱因,间接对人产生影响。如寒潮可诱发感冒、气管炎,气压、湿度、气温的大幅度变动可以使关节痛加重。

19801月的某日,前苏联列宁格勒突然有许多人病倒。当时既没有瘟疫流行,又没有集体中毒事件发生,怎么会有这么多人病倒呢?经调查发现,原来那天气温从一44℃骤然上升到6,正是这种气象条件的剧烈变化,才使那么多人病倒。我们祖国传统医学——中医非常重视气象条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认为许多疾病都是由风、暑、寒、燥、湿等气象条件作用于人体的结果。

由此可见,大气环境不仅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直接影响,而且与人体许多疾病也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已有人提出“气象病”这个名称。俗话说:"感觉是天气的晴雨表”。人们大多有这样的感觉或体会:有时莫名其妙地感到情绪低沉,精神不振;每逢阴天下雨常有一些人叫关节痛;天气闷热时,容易急躁发火,坐立不安;雷雨时易患周期性偏头痛等等。这些都是常见的“气象病”。

60"绿色食品”是没有农药和化肥的食品吗?

“绿色食品”这个名词在我国实际上代表了“无公害食品”,它是无污染的优质食品的统称。我国从1990年开始宣告中国“绿色食品”的诞生,至今已经有数百种食品经过有关部门的审批正式获得“绿色食品"的称号。

那么,"绿色食品”需要符合什么条件呢?首先要求产品原料的产地符合严格的生态环境标准;其次要求原料和食品加工的过程符合有关生产操作规程;然后,产品必须经过权威机构的检验,证明它符合“绿色食品”的质量和卫生标准。

我国规定“绿色食品”分为A级和AA级两挡。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标准的环境中生产,生产过程中允许使用受到限定的、较安全的化学合成物质,按照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及加工的食品,产品的质量和包装经检测符合标准,即可获得认定为A级“绿色食品”。AA级“绿色食品”则更为严格,不仅要求土壤、空气和水源等环境条件优越,而且生产过程中不能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

有人可能因为“绿色食品”的生产过程中可施少量农药和肥料而忧心忡忡,这是不必要的。我国对生产“绿色食品”的农业和化肥都做了严格的限定,允许使用的仅是生物源农药、微生物农药、堆肥、沼气肥、腐殖质等。农药和毒药并非同义词。农药有许多种类,有高毒品也有低毒品。世界上新发展起来的不少农药品种都是低毒、低残留、生物可降解的“环境友好型农药”,有的甚至本身就是生物体的正常成分,也就是所谓的“生物农药”,不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绿色食品”既然能够符合国家标准,就证明它是无污染、无危害、对人安全有益的食品,人们可以放心地食用。另外,“绿色食品”的风味比被污染的食品也更清爽、可口。

61、什么是lUCN

lUCN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英文缩写。该联盟建立于1948,原名为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总部设在瑞士,现有属于133个国家的880多个会员,包括73个国家会员、100个政府部门会员和707个非政府组织会员。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是lUCN的非政府组织会员之一。lUCN是国际自然保护组织的带头人,它本着造福大众的宗旨,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通过下设的6个专家委员会开展工作。这些委员会是世界上最大的专家网络,参加专家委员会工作的各国科学家无偿地为自然保护和发展作出贡献,许多中国科学家是委员会或其下属专家组的成员。lUCN的主要使命是:影响、鼓励和帮助全世界的科学家去保护自然资源的完整性和多样性,包括拯救濒危的植物和动物物种,建立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评估物种和生态系统的保护现状等。

62、什么叫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指对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区内严禁任何直接利用自然资源,严禁一切生产性经营活动。保护的对象主要包括: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濒危动植物的主要分布区,水源涵养区,有特殊意义地质构造、地质剖面和化石产地等。自然保护区不能有人为的直接干涉,任自然流程正常进厅,包括特定时间内的-些自然作用,如自然火烧、群落自然演替、自然病虫害、冈暴、地震等。

63、什么叫WWF

 WWF是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的英文缩写。WWF建立于1961,原名为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总部设在瑞士。其目的是通过组织、宣传和教育等工作,促使有关方面重视自然环境面临的威胁,尽可能取得世界性的精神和物质的支持,并在科学的前提下,把这些支持付诸于行动,向世界各国的野生动物保护项目提供资金和技术,中国的大熊猫、白暨豚、麋鹿等许多项目都得到了WWF的帮助。其工作范围是保护地球上必不可少的自然环境和生态。


上一篇: SBR污水处理工艺总结

下一篇: 【废水设计方案】重金属废水处理技术探讨及其前景展望




*注:以上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