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工程师论坛 智能环保云 个人中心 客户服务 网站地图
在线客服电话 189-8171-6819
在线客服QQ 2159118287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资讯
message

2017年中国生态环境建设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发布时间:2017-07-11 来源:全球节能环保 浏览次数:0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的时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自然生态系统形成了巨大的压力,生态环境的破坏日趋严重。生态环境建设的需求日益增长,生态修复和园林绿化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两大主要内容发展空间巨大。本文对这两者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如下分析。

生态环境建设的概念及所涉及的领域

生态环境建设是指利用物理和生物工程等方法对人类生存的环境进行修复建设,以改善人类生活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水体、大气、陆地领域等生态环境建设。本招股说明书所述生态环境建设仅指陆地生态环境建设。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 4754-2011) ,按施工对象、施工技术及施工目的不同可以分为生态修复和园林绿化两大领域,具体如下图所示:

 

生态环境建设行业所涉及的领域随着行业发展不断丰富。 早期的生态环境建设主要是市政园林绿化建设。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深入,房地产行业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此同时地产景观建设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逐步成为生态环境建设的另一重要领域。另一方面,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日趋严重的环境破坏, 近年来我国政府持续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修复破损的生态环境,使得生态修复成为了生态环境建设行业的又一个新兴领域。

1生态修复行业发展现状

环境的破坏与污染要求生态修复行业快速发展

分析报告显示,生态环境恶化表现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沙漠化等方面。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地侵蚀遥感调查,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174万平方公里,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亿吨,全国113,108座矿山中,采空区面积约为134.9万公顷,采矿活动占用或破坏的土地面积238.3万公,植被破坏严重。

生态环境恶化对人类不良影响的表现越来越明显,加大生态修复投入以保护越来越脆弱的生态环境已刻不容缓。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并改善生态环境,我国政府提出了2020年全国森林覆盖率20%提高到23%,205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26%以上的目标。有关部门已开始重点投入矿山生态修复和沙漠化治理等方面的国土整治工作。生态修复已成为一个新兴的发展领域。

生态修复行业各领域的发展情况

①湿地保护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工作,相继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我国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湿地保护体系。根据《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2011-2015年),“十一五”规划建设总投资90.04亿元,其中中央投资42.36亿元,地方配套47.68亿元。实际实施批准实施各类湿地保护项目205个,完成项目总投资30.3亿元。十二五”期间,全国湿地保护工程总体投资129.39亿元,其中中央投资55.85亿元,其他属于地方配套。规划的方向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湿地保护工程,二是湿地综合治理工程,三是可持续利用示范工程,四是能力建设工程。各类湿地保护项目总共738个,包括湿地保护工程项目590个,湿地恢复工程项目110个,湿地可持续利用示范项目26个,能力建设工程12个。

总的来看,我国湿地保护工作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已经取得明显成效。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湿地面积5,36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5.58%。其中,自然湿地4,667万公顷,占全国湿地的87.07%。截至2015年底,全国有国际重要湿地49处,不同级别的湿地自然保护区600多个,湿地公园1,000多个湿地保护率为44.60%。

②水环境生态治理

目前我国水生态系统受损严重,超过60%的河流、湖泊和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水环境生态治理市场空间巨大。根据《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环发[2012]58号),“十二五”期间,重点流域(不含太湖流域)初步确定规划水污染防治骨干工程项目6,007个,估算投资3,460.43亿元;其中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项目与区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合计为1,278个,投资额为1,073.07亿元,年均为214.74亿元;华东地区为175.16亿元,年均为35.03亿元。

③水土流失防治

依托2010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我国逐步健全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不断完善配套法规体系建设,依法加强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水土保持机制创新进一步推进。据统计,自2010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施行五年来,我国水土流失治理步伐加快,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约26.55万平方公里,全国实施生态修复10余万平方公里,治理小流域20,000多条,实施坡改梯2,000多万亩,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1,000多条。重点治理区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五年来,中央直接用于水土保持的投资达240多亿元,超过“十五”和“十一五”水土保持投资总和。

④矿山开采生态修复

2008年,国土资源部发布《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根据《规划》到2015年,新建和生产矿山的矿山地质环境得到全面治理,历史遗留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率分别达到25%和35%,新建和在建矿山毁损土地全面得到复垦利用,历史遗留矿山废弃土地复垦率分别达到25%和30%以上。到2020年,绿色矿山格局基本建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矿区土地复垦水平全面提高。

生态修复行业的特点

①生态修复涵盖领域

生态修复行业涵盖湿地生态修复、盐碱地生态修复、道路边坡生态修复、矿山生态修复、水利工程生态修复、沙漠化治理以及其他生态修复工程等领域。随着生态修复技术的发展以及人类生态环保意识的提高,景观建设领域也呈现生态化的发展趋势,所以部分地产景观、公园广场景观、市政道路景观项目也具有不同程度的生态修复属性。

②生态修复产业链

生态修复行业的上游主要为苗木种植业,如绿化苗木和生态型苗木。生态修复的下游产业主要是各级政府建设单位、铁路与公路等基础建设业主方、矿业公司、房地产公司等。

2景观建设行业发展现状

城市化进程持续推进,景观建设投资仍有提升空间

新型城镇化的概念首次被提出并纳入国家规划是在2003年的“中共十六大”上,会议将大中城市与小城镇的协调发展作为其初步内涵,而此时中国的城镇化率仅为37.7%,约为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的一半。经过1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城镇化率明显提高,截至2015年我国城市化率已提升至56.10%,年均提高3.68%。但同时发达国家城镇化率普遍在75%-80%之间,与此相比,我国城镇化的未来发展空间仍然十分巨大。此外,国内各区域城市化率程度不一,东部显著高于中西部,城市化率提升的驱动力仍在。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市景观建设投资规模不断扩大,2000年城市园林绿化固定资产投资额仅为143.20亿元,2015年已达到1588.03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6.23%。在固定资产投资推动下,我国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2006年的35.11%增加到2015年的40.12%

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园林绿化(亿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商品房投资增长与居住消费升级支撑地产景观投资稳健增长

新型城镇化将带动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及居民环境品质消费的显著升级,同时带动商品房需求量的上升。2005~2015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了较快增长态势,房地产投资额复合增长率为24%其中商品房住宅投资占房地产开投资比重均在65%以上,商品房新开工面积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21%,商品房销售面积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27%。

3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行业特点的三大特征

(1)周期性

一般来说,在经济总体发展态势良好时,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具体应用领域投资主体的投资规模较高,在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方面的投资也相对较大。所以,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行业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周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具体到每一类型的生态环境与景观建设工程项目,周期性的表现并不相同。地产景观建设受房地产行业宏观调控的影响比较大,所以地产景观的投资建设表现出一定的周期性。公园广场景观建设与市政道路景观建设主要受到城市化进程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影响。生态修复主要受到政府对退化或者受到污染的湿地、流域、荒山、沙漠投资规模的影响,尽管近年来经济呈现下行趋势,但政府对生态修复的投资持续加大,目前尚不存在明显的周期性特点。

(2)区域性

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行业的发达程度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气候和水资源条件、地方政府的投入密切相关。我国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行业的发达程度在东部、中部、西部之间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如以沪、浙、苏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以京、津为中心的环渤海地区和以广深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及其他沿海省份绿地面积和绿化覆盖率居全国前列,相应的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投资规模也较大。同时,由于各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对生态景观设计施工的风格要求也有所不同。此外,在苗木的种植和使用上也体现出了区域性的特点,不同苗木适应的生长环境不同,与当地的土壤、气候、水源都有直接的关系。

(3)季节性

由于生态景观项目需要进行植物配置,而进入冬季后,寒冷气候不利于植物种植,直接影响项目施工进度和效率。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属于园林工程施工业务的淡季;南方地区因冬季温度相对较高,生态景观施工业务基本不受季节影响。此外,气候、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也直接影响生态景观工程的施工周期,如雨水天气将影响绿化施工的进度。

4生态环境建设行业的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的时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自然生态系统形成了巨大的压力,生态环境的破坏日趋严重。至2017年,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295万平方公里,年均土壤侵蚀量高达45亿吨;全国沙化土地面积173万平方公里,石质荒漠化土地面积12万平方公里;草原超载过牧情况严重,可利用天然草原90%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因此,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急需进一步加强。




上一篇: 2017年中国环保监测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前景预测

下一篇: 环保产业这六大细分领域下半年继续上演井喷大戏!